> 文章列表 > “愁人苦夜长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愁人苦夜长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愁人苦夜长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愁人苦夜长”出自宋代方回的《寒燠》。

“愁人苦夜长”全诗

《寒燠》

宋代 方回

仲秋帆清湍,单衣滴垢汗。

曾不两朔望,拥绵炽炉炭。

万古正如此,寒燠顷刻换。

愁人苦夜长,志士惜日晏。

何似酩酊翁,懵不辨昏旦。

百年会有尽,一朝非所患。

《寒燠》方回 翻译、赏析和诗意

《寒燠》是宋代诗人方回所作的一首诗词。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、诗意和赏析:

寒燠

仲秋帆清湍,

单衣滴垢汗。

曾不两朔望,

拥绵炽炉炭。

万古正如此,

寒燠顷刻换。

愁人苦夜长,

志士惜日晏。

何似酩酊翁,

懵不辨昏旦。

百年会有尽,

一朝非所患。

译文:

秋天的风帆在清澈的水流中飘荡,

独衣沾湿了汗水和尘土。

曾经没有过两次的朔望月圆,

只有绵绵炽热的火炉和炭火的拥抱。

万古流转,寒冷和酷热在瞬息间转换。

忧愁的人苦熬漫长的夜晚,

有志之士珍惜短暂的白昼。

何如那醉酒的老者,

愚昧地无法辨别黎明和黄昏。

百年的人生终将消逝,

一刹那的变迁并非所忧。

诗意与赏析:

这首诗以寒燠(寒冷和酷热)为主题,通过描绘仲秋季节的场景和人物形象,抒发了对人生变幻无常的感慨和对时光流逝的思考。

诗中以仲秋(农历八月)的帆船和清澈的水流作为开头,描绘了秋天的景色。接着,通过“单衣滴垢汗”的描写,展现了作者在劳作中汗水和尘土的混合,暗示了辛勤劳作的艰辛。

诗的下半部分,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人生短暂的感慨。诗中提到过去从未经历过两次朔望月圆的情况,强调了时间的不可逆转和变幻无常。寒冷与酷热的交替,象征着人生中的喜悲起伏和悲欢离合。

诗的最后几句,通过描绘愁人和志士的境遇,表达了对于夜晚的忧愁和对有限日子的珍惜。同时,通过对比酩酊翁(醉酒的老者)对昏旦的迷茫,凸显了人生的脆弱和对未来的不确定。

整首诗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,表达了对于人生短暂和变幻无常的思考。通过自然景物和个人经历的描写,诗人抒发了对时光的感慨,以及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的思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