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无门逐恶随邪”的出处是哪里
“无门逐恶随邪”出自宋代释慧开的《偈颂八十七首》。
“无门逐恶随邪”全诗
《偈颂八十七首》
宋代 释慧开
天下法窟丛林,四月初一结制。
无门逐恶随邪,要效死心旧例,普请诸人脑门著地。
《偈颂八十七首》释慧开 翻译、赏析和诗意
《偈颂八十七首》是一首宋代诗词,作者是释慧开。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、诗意和赏析:
中文译文:
天下的法窟丛林,
四月初一的时候结制。
无门逐恶,随邪,
要效法死心的旧例,
普请诸人脑门著地。
诗意:
这首诗以佛教的视角描绘了修行之路。诗中的\"天下法窟丛林\"指的是广袤的佛教寺院,是修行者的归宿。\"四月初一结制\"意味着严格的戒律开始实行。\"无门逐恶,随邪\"表明修行者要摒弃恶念,追随正道。\"要效法死心的旧例\"指的是修行者应该效仿先贤的坚定信念和无私奉献的精神。最后一句\"普请诸人脑门著地\"是对修行者的要求,要他们虔诚地跪地膜拜,表示对佛法的敬意和奉献。
赏析:
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佛教修行的核心思想。诗人通过描绘法窟丛林和结制的场景,营造出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。\"无门逐恶,随邪\"表达了修行者要抛弃邪恶,追求正义的决心。\"要效法死心的旧例\"则提醒修行者要以先贤为榜样,坚定自己的信念,不被外界干扰。最后一句\"普请诸人脑门著地\"则象征了对佛法的虔诚和敬畏,是修行者对佛教信仰的真诚表达。
这首诗词通过简明扼要的语言表达了佛教修行的精神和要求,以及修行者对佛法的虔诚追求。作者用朴素的文字描绘出高尚的修行境界,给人以肃穆庄严之感。整首诗词流畅自然,意境深远,展现了佛教文化的独特魅力。